似乎应了那句老话——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星际迷航》、《终结者4》、《变形金刚2》这三部片子即将上映的时候,我最不看好的就是《变形金刚2》。不过统统看过之后,失望最小的是《变形金刚2》——甚至应该说还有一些惊喜。
其实我对《变形金刚》电影的不满在于它对原始形象的肆意修改。和《终结者4》对T-800始终如一的展现相比,《变形金刚》对威震天的形象设定简直只能用“What the fuck”来形容。
走进影院终于发现习惯了朋克风格和反乌托邦风格之后,对《星际迷航》这类太过歌剧风格的电影已经略感厌倦(《Lost in Space》的票房惨淡似乎也是因为歌剧风格过于浓重)。而且这部最新的《星际迷航》情节明显有些单薄。比如科克和史巴克的指挥权争夺形同儿戏。为什么地球和史巴克母星全文明的力量都拿那艘采矿船改装的星球毁灭者无能为力而企业号一己之力就将其击溃?《终结者4》最大的败笔则是最后马库思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牺牲自己拯救约翰。虽然高尚,不过牺牲一个活蹦乱跳的人来搭救另一个人无论如何不是让所有人都能从伦理上接受的决定。
相比之下《变形金刚2》的情节比较流畅。没有什么磕磕绊绊的地方和让人反感的地方。其中出现的变成美女的变形金刚还在提醒大家,我们变形金刚比什么终结者T-800、T-1000、T-X都牛多了。看我们的形象多么完美。比起你们那种刚刚脱离人类怀抱的人工智能要强大万倍。
其实撇开对威震天形象的不满,我很喜欢《变形金刚》的一些设定。“非碳基自主生命体”是《变形金刚》提出的独特概念(而且是在80年代初)。变形金刚不是机器,比如,他们有自己无法解释也无法创造的灵魂,他们的身体构成既不同于普通的机器也不同于碳基生命(广义的碳基生命,比如在高温下硅和碳的常温性质相仿,所以这种类型的高温硅基生命形态也可以看成碳基生命,或者称为有机生命)。
对《变形金刚》的喜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小说。这部小说的设定是第一部真人电影的前传。小说着力描写了电影不曾似乎也无力表达的一些迷人的问题。比如,变形金刚是永生的,他们对待战争和生命短暂的智慧生物的看法会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再有,变形金刚对人类的技术奇异点视若无物。他们有自主的思维,但是同时检索和精确分析的能力又超群,红蜘蛛在小说中用几十秒就能理解人类超级计算机的所有程序并控制其运行。这样的生物,他们延续和发展文明的手段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比如,人类不可能靠少数个体延续文明,必须依靠强大的行星工业体系)?另外,他们也有自己的技术奇异点,火种是他们一直不懈研究但是又无法解答的问题。是否所有文明最终都有无法超越的奇异点?
威震天和红蜘蛛又一次在结尾逃走了。不过相比其它的系列电影没完没了的开放结局,《变形金刚》似乎更有资格这样做。金刚们有的是时间,几百万年一瞬而过。
2009/07/02 10:31 上午 |
对终结者4有同感,马库斯的奉献毫无道理,至少也得先交代一下对机器身体的厌恶和绝望之类的吧。
变形金刚2里的美女霸天虎也很不可理解,别的变形金刚都还是变完了还得保留原来的质感,至少车轱辘没有一个能藏起来的,凭啥她就能变得和真人一样?
2009/07/05 10:02 上午 |
同意Xiaofeng的第二个观点